前兩期我們對茶的“干玩””以及”“濕玩”中的“斗茶”進行了普及(可點擊鏈接),今天小編將繼續(xù)對茶的另一種濕玩形式——“分茶”進行簡單介紹。
由實用到藝術的性質(zhì)轉(zhuǎn)換,繼而再進一步使茶湯幻化圖案或字跡,以自娛娛人,這種活動在宋代被稱為“分茶”或“湯戲”、“茶百戲”。
從茶湯的點注手法來看,“分茶”與“斗茶”是十分相似的,并且,兩者之間有相互影響的關系;從目的來看,“分茶”“斗茶”卻是迥然不同。
宋陶谷《清異錄》中記載到——
湯戲。饌茶而幻出物象于湯面者,茶匠通神之藝也。沙門福全,生于金鄉(xiāng),長于茶海,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,并點四甌,共一絕句,泛乎湯表。小小物類,唾手辦耳。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,全自詠曰:“生成盞里水丹青,巧畫工夫?qū)W不成。卻笑當時陸鴻漸,煎茶贏得好名聲。”
茶至唐始盛,近世有下湯運匕,別施妙訣,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,禽獸蟲魚花草之屬,纖巧如畫。但須臾即就散滅,此茶之變也。
時人謂之“茶百戲”。
這段記述中的信息量很大,“湯戲”是“茶匠通神之藝”,說明平常點茶也是與此相同的方法。所謂“通神”是與“不通神”相對的,是一種高級的烹點藝術,有熟能生巧的特點。
茶湯湯面的圖案很豐富,也很抽象,而且存在時間很短,湯紋水脈,不停地旋轉(zhuǎn),如夏云般變幻,因而茶碗中可以出現(xiàn)種種物象。玩茶的人可以根據(jù)物象打出一句詩來。
如果茶盞有四,能成一首絕句,技術再好一點,一字排開八大碗,弄出一首律詩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。
宋人玩“茶百戲”的不少,大多為詩人或僧人。楊萬里有一首《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》詩,可與《清異錄》中的內(nèi)容同觀:
●
分茶何似煎茶好,煎茶不似分茶巧。
蒸水老禪弄泉水,龍興元春新玉爪。
二者相遭兔甌面,怪怪奇奇真善幻。
紛如擘絮行太空,影落寒江能萬變。
銀瓶首下仍尻高,注湯作字勢嫖姚。
不須更師屋漏法,只問此瓶當響答。
紫微仙人烏角巾,喚我起看清風生。
京塵滿袖思一洗,病眼生花得再明。
漢鼎難調(diào)要公理,策勛茗碗非公事。
不如回施與寒儒,歸續(xù)茶經(jīng)傳衲子。
現(xiàn)在人多認為“分茶”這種技藝已失傳而不可復見,其實,根據(jù)《清異錄》等有關資料,是完全可以再現(xiàn)這一“絕技”的。
關鍵是面對“怪怪奇奇真善幻”的湯面,你能否在有限的時間里賦出一首或一句絕妙好詩來,將這種抽象的藝術之美表達出來,傳達于人,從而引起同觀者的共鳴?
福全和尚所說的“巧畫工夫?qū)W不成”,說的就是這種具有“詩情畫意”的難度。
陸游曾對他的兒子說,你如要學作詩,“功夫在詩外”。移到這里來稱“分茶”藝術的創(chuàng)作,也是恰如其分的。
當然,有的時候,獨自一人聊以排遣胸中的郁結(jié),也并非定要煞費苦心地幻化出些詩文畫面來,心緒隨著“碧云”悠悠飄蕩也是一種極好的享受。
正如陸放翁有詩曰:“矮紙斜行閑作草,晴窗細乳戲分茶?!边@便是他的“分茶”排憂之法。
最近熱播的“夢華錄”一劇中再現(xiàn)了我們的“茶百戲”技藝,就連我們國家的外交部發(fā)言人華春瑩也轉(zhuǎn)發(fā)了“茶百戲”的相關微博,為我們的傳統(tǒng)茶文化站臺。
宋代的點茶、斗茶、“茶百戲”技藝讓人們體驗了“宋韻”文化,領略了精致生活背后的繁榮,大大提振了國人的文化自信。
來源:中國茶葉學會
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